换个首相就能解决日本政府拖拖拉拉的毛病吗?菅义伟表示这个锅我不背!
菅义伟下台呼声高涨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最新民调显示,现任首相菅义伟的内阁支持率为42%,较11月的民调大幅下跌14个百分点。
支持率已岌岌可危
实际上自菅义伟上任以来,民众支持率高开低走、持续下跌已成不争的事实。受访民众普遍对现阶段的日本疫情状况感到不安,随着菅义伟内阁支持率的暴跌,东京感染人数再破纪录。
连续多日过去最多!!!
无论是安倍政府还是菅义伟政府,在疫情中的表现都未能尽如人意,频频慢一拍的应对节奏也是引来国民甚至全世界的吐槽。愤怒的日本网友更是成功地把“菅义伟下台”送上了热搜。
但是日本政府拖拖拉拉的毛病真的是首相造成的吗?下台一个菅义伟就能解决问题吗?现实远没有那么简单。
左右逢源的新首相
其实从菅义伟上台的过程中就能看出,在日本出任首相的第一要义是协调各派系之间的关系和满足他们的要求。
菅义伟虽然现在处于无派系状态,但过去也是参加过的。在1996年第一次当选为众议员议员的时候,菅义伟就得到了自民党内桥本派的支持。之后他在几个派系里进进出出、游刃有余,被称为日本政坛的“墙头草”。
嘿嘿,不过是同行谬赞而已啦~
深知“派系政治”在日本政坛中起重要作用的菅义伟,在这次竞选时先是搞定了自民党大佬、现任干事长二阶俊博。在二阶俊博年事已高、深陷支持他人竞选行贿的舆论漩涡而可能无法连任之时,菅义伟承诺一定让他连任,可谓正中下怀,从而得到了二阶派的支持。
二阶:咱俩都好好干哈
紧接着,菅义伟找到了麻生派领袖麻生太郎,表示如果自己成功出任首相,将把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引入日本。更让麻生太郎心动的是,菅义伟表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将放在麻生的老家——福冈,而不是东京。这份大礼自然是麻生不可能抵挡的诱惑。
麻生:福冈?我看可以!你我都是大局为重的人嘛,不避嫌!
作为前任首相和自民党最大派系细田派出身的安倍,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离任之后,继任者新官上任三把火改变执政路线。和安倍合作多年的菅义伟则知趣地承诺,如果自己当选,一定完全继承安倍政权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搞定了自民党内的三大派系,剩下的派系也是随势而动,支持菅义伟竞选自民党总裁,实际上也就是出任首相。
当时也曾意气风发
由此可见,满足各派系的要求才是出任首相的先决条件,至于怎么抓经济、控疫情都是后话,首相不过是各派系协调出来的站台人而已。首相不好当,决策更复杂
想要出任首相就已经需要多方协调,而当了首相之后的政策展开也是道路崎岖。一项政策的通过和执行首先要通过国会参众两院的批准,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却大有玄机。
看似简单的行政架构
“落选的议员不如狗”。议员在能获取当地财团支持的同时自然也要在政策方面提供支持和优惠,而这种“互惠互利”的前提就在于议员要能保住自己的“议员”身份。
所以议员在表决一项新政策的时候,更多要考虑的是这个政策能不能保住我的政治身份,能不能维护住自己身后利益集团的利益。
复杂的幕后关系
我们经常能看到日本国会期间议员们吵得不可开交,你以为是为政策是否正确而“大义凛然”,实际上是为自己和身后集团努力多分一杯羹。
“有话好好说”这场面
为什么菅义伟能够得到麻生太郎的支持?还不是因为菅义伟开出的条件有利于自己大本营的利益发展,从而对今后的政治生涯产生莫大帮助。
一项政策的推行,既要考虑解决问题,又要考虑各方的利益,看似简单的过程充满了各种博弈。而且疫情期间的出入境限制不仅涉及到本国情况,还关联到国际上的影响,更是让日本政坛内部各势力不得不“小心谨慎”。民众利益谁来保证?
上位首相就已经相当不易,而决策过程中又充满艰难险阻,防疫工作的执行自然也就拖拖拉拉。
处处慢一拍的对策让日本国民只能寄希望于自肃,缺乏强大执行力的日本始终不能像我国一样“令行禁止”。对于日本政治家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政治履历和自己所在集团的利益。
连日本医师会都疾呼“已到界限”、“不要让疫情过年”,但日本政府这种“反射弧贼长”的应对能力着实让人担忧,下台一个菅义伟根本不起作用。
政府!抓紧呐!顶不住了!
时值年末年始,广大在日华人还是要靠自己提高防护措施,日本政府的有效对策看来是指望不上了。
- 震惊!东京羽田机场安检员竟盗走乘客150万日元,约80多人受害......[图]
- 一名中国男子在日本回收盗来的赃物,被警方逮捕......[图]
- 一名日本男子在广岛抢劫便利店后,跑到东京自首,身上仅剩27日元......[图]
- 一名中国男子因在日本多次实施盗窃,被警方逮捕[图]
- 因涉嫌贩售盗版《龙珠》漫画,中国男子被日本警方逮捕[图]
- 中国女子涉嫌盗买大量新干线车票,被日本警方逮捕![图]
- 一名中国男子在日本“开黑车”被逮捕![图]
- 一名中国大学生在日本遭遇抢劫,5000日元现金被抢......[图]
- 2名中国男子在东京大街上遭袭击,四名行凶者逃离现场......[图]
- 紧急警报!日本气象厅向约200万人发出避难指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