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雷豆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总站 [切换]
    信息分类
    雷豆网 > 热点资讯 > 雷豆资讯 >  【新型骗局】在日华人需警惕!在日本“接快递”的刑事犯罪陷阱、预防和救济......

    【新型骗局】在日华人需警惕!在日本“接快递”的刑事犯罪陷阱、预防和救济......

    时间:2021-07-03 16:22:39  编辑:  来源:互联网  浏览:12602次   【】【】【网站投稿

    在日本以获得报酬为目的,替人『接快递』而被逮捕的刑事案件,因其社会影响恶劣,初犯争取到缓刑的难度变大。


    日本的判决通常会参考前例,特别是最高裁判所(最高法院)的判例。近年,在『接快递』的刑事诉讼中,有多起最高裁判所推翻高等裁判所(高等法院)的无罪判决,宣告有罪且没有缓刑的判决。

    可即便这样,也没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接快递』队伍不仅仅只是泛滥在日本人之间,在长期生活在日本的华侨华人、留学生和技能实习生等群体里,队伍也不断在发展壮大。

    如何避免掉进『接快递』的刑事陷阱。可以提前了解事情的本质,加强法律意识。



    ◆『接快递』简要图示


    ◆『接快递』刑事陷阱的特征

    1、针对无固定收入群体

    像学生、技能实习生、失业人群等。

    2、招聘信息特点

    ・招聘信息内容简单。

    ・招聘信息多出现在社交软件、APP、求职网站。

    ・没有手机号码和座机号码,只有社交软件ID。

    3、报酬高且当天结算

    ・报酬1次1万日元以上比较常见。

    ・报酬通常是通过社交软件支付。

    ・工作通常是前一天安排。

    4、需要确认身份证明

    表面上以正规公司为理由要求提交护照或在留卡照片做确认,实际上用于胁迫长期从事犯罪行为及发展同行。

    5、双方不会见面

    ・从开始到结束,很难见到上级。

    ・转交诈骗物品时候,交接方拿完就走。

    ◆救济

    1、放弃兼职

    了解完兼职内容之后,怀疑涉嫌违法,自动放弃。但实际上,当你开始咨询对方这个兼职是否违法的时候,洗脑就开始了。 

    『只是接快递而已,你又不知道涉嫌违法』

    『在日本即便是毒品只要不知道是毒品,都不构成犯罪』

    『要不试一次看下,实在不想做到时候不做就是了』

    谈到这里,还不放弃的人通常会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需要钱又不想自己太累。

    ・抱有侥幸的心里,以为做1,2应该不会被抓。

    ・以为被抓住时候,只要咬定不知道涉嫌违反就无法定罪。

    ・真以为不犯法或只是小事情而已。

    2、中止兼职

    一开始真没怀疑涉嫌违法,做过一次之后怀疑涉嫌违法,自动中止兼职。

    但实际上只要你做过了一次,不继续的话,身份证明和已经参与的事实都会成为被威胁的因素。

    考虑到不好拒绝且还有高收入,所以这类型的刑事案件,大部分一旦开始了就会一直重复下去。

    这也是这种类型案件再逮捕比例很高的原因。

    此外,不想中止的原因之一是,即便中止了也可能会被逮捕起诉定罪。

    3、刑事辩护

    A无罪辩护

    ・单纯的接个快递

    ・完全没有怀疑过所参与的事情涉嫌违法

    B减刑、缓刑辩护

    ・承认怀疑过自己参与的事情可能构成违法或知道违法

    ・反省并进行赔偿

     ※要点

    做完一次后感觉蹊跷及时中止,有可能不会被逮捕或被起诉吗?

    因为没有明确规定,所以无法给出明确答复。可是在我们处理众多类似案件里面,是有些未成年留学生(日本未满20周岁,算未成年人。)因第一次做完之后怀疑涉嫌违法,但又不敢中止一路走到底,最终被定罪送到少年监狱的。

    没有及时中止重要原因之一是,认为即便中止了,还是会被逮捕起诉定罪。考虑到可以给想要自救的人带去一丝勇气,这里选择做出相对肯定的答复。

    做完一次后感觉蹊跷及时中止,是有可能不被逮捕或不被被起诉的。

    ◆法官定罪要点

    必须同时满足参与行为和故意两个条件。 

    1、参与行为

    不需要参与前期的诈骗电话环节,仍旧会被怀疑或认定为诈骗共谋。原因是此类案件是按集团诈骗案来考虑,整体集团诈骗里面,『接快递』是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考虑。

    2、故意

    故意包括确定的故意和未必的故意。

    『确定的故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构成犯罪的,还要继续的。

    『未必的故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构成犯罪的,还要继续的。

    多数人多少都听过『推定无罪』这四个字,也深以为然。其实跟多数人想象的可能不太一样。刑事案件中,都知道检察官负责举证。主观上的意识,除非被告人承认,要不是无法证明的。但实际上被告人不承认主观上的故意,最终还是被定罪的案件不知道有多少。 

    这类案件中,通常检察官只需要举证:根据各种客观事实情况来推定,被告人的行为,有可能让被告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构成犯罪。也就是说构成未必的故意。 

    法官根据检察官的起诉事实和证据,来判定是否构成『未必的故意』而定罪。根据近几年最高裁判所的判决来看,这种『接快递』行为是很容易被定为构成『未必的故意』。

    虽然也有识之士认为『最高裁判所的这种判断,会导致地方裁判所采取机械性的判断去处理类似的案件,而增加冤案的出现』,但是根据参考最高裁判所的判例为通常做法这一事实,出现冤案也不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如何避免自己卷入是非,是平时就需要注意的。感到蹊跷的问题,雅虎日本大多数都能给你解答。

     ◆容易被判定为构成未必故意的客观事实等(留学生案例)

    ・学校开学时候,告知过学生,『接快递』涉嫌违法。很多语言学校,接收到警察局要宣传的要求,会发份指南书告知什么事情涉嫌违法。

    ・电视、网络及社交软件上、看见过类似的报道。

    ・上网查过或问过同学,这种事情是否构成犯罪。

    ・报酬过高,不符合常理的。

    ・兼职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不太寻常,容易让人联想到可能涉嫌犯罪。

    ・跟指示者之间的对话内容不正常。包括如何跟快递员谈话,不让快递员怀疑。

    ・用别人空房接货,不可能不会让你没有联想到涉嫌犯罪。

    ・『接快递』时候用他人名义签字。

    ・看见警察来了,逃跑的。

    ・重复『接快递』行为,不可能不会让你没有联想到涉嫌犯罪。

    根据以上的客观事实,只需要按常理推测,这种行为是会让人联想到涉嫌犯罪,检察官就能考虑是否起诉。法官则根据检察官的起诉事实和律师的辩护意见来宣判是否有罪。但是根据日本的起诉后的有罪率高达99.9%这个事实,几乎可以确定起诉等于有罪。

     ◆不容易被判定为构成未必故意的客观事实(假设)

    ・你姐嫁给了看起来像正经人的不良男性张三。

    ・张三叫你去他朋友房子,用他朋友名义接个快递(其实是他人空房)。

    ・张三给了你1万日元作为报酬。

    这种真不知情的情况下,不容易被定义为构成未必的故意。所以既不会构成诈骗罪的共谋,也不会构成『住居侵入罪』。但是重复这种行为,会增加被推定为构成未必的故意的风险。

     ◆做完一次后感觉蹊跷及时中止,是有可能不被逮捕或不被被起诉的。

    1、不被起诉

    根据前文可以知道,是否构『未必的故意』,是检察官是否起诉的关键点。第一次做完之后感觉到蹊跷而中止,会增加你原来是真没怀疑过自己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的陈述信用度。以报酬为目的的,通常第一次做过没被逮捕的情况下,在各种心态和外部因素影响下,比较容易被推断会选择继续做下去。

    能够鼓起勇气去警察局说明自己的情况,自然最有可能获得警察和检察官的信任。或者保留,正式的拒绝继续兼职的文字通知记录,被逮捕时候作为主张原来真不知道涉嫌犯罪的证据。

    事实上,真有留学生来跟笔者咨询,去报案后也没有被逮捕的例子。

    2、部分起诉

    只起诉『住居侵入罪』部分,诈骗共谋部分不起诉。影响到这个结果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检察官鉴于被告人认罪态度和坦白等积极因素,从轻处分了。

    3、起诉犹豫

    检察官根据受害者的受害程度轻重、社会危害性大小、嫌疑犯年龄、是否初犯、是否有更生的可能等综合判断,做出起诉犹豫的决定。而自行中止的行为是很有可能被视为具有更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