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骗局】在日华人需警惕!在日本“接快递”的刑事犯罪陷阱、预防和救济......
在日本以获得报酬为目的,替人『接快递』而被逮捕的刑事案件,因其社会影响恶劣,初犯争取到缓刑的难度变大。
日本的判决通常会参考前例,特别是最高裁判所(最高法院)的判例。近年,在『接快递』的刑事诉讼中,有多起最高裁判所推翻高等裁判所(高等法院)的无罪判决,宣告有罪且没有缓刑的判决。
可即便这样,也没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接快递』队伍不仅仅只是泛滥在日本人之间,在长期生活在日本的华侨华人、留学生和技能实习生等群体里,队伍也不断在发展壮大。
如何避免掉进『接快递』的刑事陷阱。可以提前了解事情的本质,加强法律意识。
◆『接快递』简要图示
◆『接快递』刑事陷阱的特征
1、针对无固定收入群体
像学生、技能实习生、失业人群等。
2、招聘信息特点
・招聘信息内容简单。
・招聘信息多出现在社交软件、APP、求职网站。
・没有手机号码和座机号码,只有社交软件ID。
3、报酬高且当天结算
・报酬1次1万日元以上比较常见。
・报酬通常是通过社交软件支付。
・工作通常是前一天安排。
4、需要确认身份证明
表面上以正规公司为理由要求提交护照或在留卡照片做确认,实际上用于胁迫长期从事犯罪行为及发展同行。
5、双方不会见面
・从开始到结束,很难见到上级。
・转交诈骗物品时候,交接方拿完就走。
◆救济
1、放弃兼职
了解完兼职内容之后,怀疑涉嫌违法,自动放弃。但实际上,当你开始咨询对方这个兼职是否违法的时候,洗脑就开始了。
『只是接快递而已,你又不知道涉嫌违法』
『在日本即便是毒品只要不知道是毒品,都不构成犯罪』
『要不试一次看下,实在不想做到时候不做就是了』
谈到这里,还不放弃的人通常会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需要钱又不想自己太累。
・抱有侥幸的心里,以为做1,2应该不会被抓。
・以为被抓住时候,只要咬定不知道涉嫌违反就无法定罪。
・真以为不犯法或只是小事情而已。
2、中止兼职
一开始真没怀疑涉嫌违法,做过一次之后怀疑涉嫌违法,自动中止兼职。
但实际上只要你做过了一次,不继续的话,身份证明和已经参与的事实都会成为被威胁的因素。
考虑到不好拒绝且还有高收入,所以这类型的刑事案件,大部分一旦开始了就会一直重复下去。
这也是这种类型案件再逮捕比例很高的原因。
此外,不想中止的原因之一是,即便中止了也可能会被逮捕起诉定罪。
3、刑事辩护
A无罪辩护
・单纯的接个快递
・完全没有怀疑过所参与的事情涉嫌违法
B减刑、缓刑辩护
・承认怀疑过自己参与的事情可能构成违法或知道违法
・反省并进行赔偿
※要点
做完一次后感觉蹊跷及时中止,有可能不会被逮捕或被起诉吗? |
因为没有明确规定,所以无法给出明确答复。可是在我们处理众多类似案件里面,是有些未成年留学生(日本未满20周岁,算未成年人。)因第一次做完之后怀疑涉嫌违法,但又不敢中止一路走到底,最终被定罪送到少年监狱的。
没有及时中止重要原因之一是,认为即便中止了,还是会被逮捕起诉定罪。考虑到可以给想要自救的人带去一丝勇气,这里选择做出相对肯定的答复。
做完一次后感觉蹊跷及时中止,是有可能不被逮捕或不被被起诉的。 |
◆法官定罪要点
必须同时满足参与行为和故意两个条件。
1、参与行为
不需要参与前期的诈骗电话环节,仍旧会被怀疑或认定为诈骗共谋。原因是此类案件是按集团诈骗案来考虑,整体集团诈骗里面,『接快递』是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考虑。
2、故意
故意包括确定的故意和未必的故意。
『确定的故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构成犯罪的,还要继续的。
『未必的故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构成犯罪的,还要继续的。
多数人多少都听过『推定无罪』这四个字,也深以为然。其实跟多数人想象的可能不太一样。刑事案件中,都知道检察官负责举证。主观上的意识,除非被告人承认,要不是无法证明的。但实际上被告人不承认主观上的故意,最终还是被定罪的案件不知道有多少。
这类案件中,通常检察官只需要举证:根据各种客观事实情况来推定,被告人的行为,有可能让被告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构成犯罪。也就是说构成未必的故意。
法官根据检察官的起诉事实和证据,来判定是否构成『未必的故意』而定罪。根据近几年最高裁判所的判决来看,这种『接快递』行为是很容易被定为构成『未必的故意』。
虽然也有识之士认为『最高裁判所的这种判断,会导致地方裁判所采取机械性的判断去处理类似的案件,而增加冤案的出现』,但是根据参考最高裁判所的判例为通常做法这一事实,出现冤案也不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如何避免自己卷入是非,是平时就需要注意的。感到蹊跷的问题,雅虎日本大多数都能给你解答。
◆容易被判定为构成未必故意的客观事实等(留学生案例)
・学校开学时候,告知过学生,『接快递』涉嫌违法。很多语言学校,接收到警察局要宣传的要求,会发份指南书告知什么事情涉嫌违法。
・电视、网络及社交软件上、看见过类似的报道。
・上网查过或问过同学,这种事情是否构成犯罪。
・报酬过高,不符合常理的。
・兼职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不太寻常,容易让人联想到可能涉嫌犯罪。
・跟指示者之间的对话内容不正常。包括如何跟快递员谈话,不让快递员怀疑。
・用别人空房接货,不可能不会让你没有联想到涉嫌犯罪。
・『接快递』时候用他人名义签字。
・看见警察来了,逃跑的。
・重复『接快递』行为,不可能不会让你没有联想到涉嫌犯罪。
根据以上的客观事实,只需要按常理推测,这种行为是会让人联想到涉嫌犯罪,检察官就能考虑是否起诉。法官则根据检察官的起诉事实和律师的辩护意见来宣判是否有罪。但是根据日本的起诉后的有罪率高达99.9%这个事实,几乎可以确定起诉等于有罪。
◆不容易被判定为构成未必故意的客观事实(假设)
・你姐嫁给了看起来像正经人的不良男性张三。
・张三叫你去他朋友房子,用他朋友名义接个快递(其实是他人空房)。
・张三给了你1万日元作为报酬。
这种真不知情的情况下,不容易被定义为构成未必的故意。所以既不会构成诈骗罪的共谋,也不会构成『住居侵入罪』。但是重复这种行为,会增加被推定为构成未必的故意的风险。
◆做完一次后感觉蹊跷及时中止,是有可能不被逮捕或不被被起诉的。
1、不被起诉
根据前文可以知道,是否构『未必的故意』,是检察官是否起诉的关键点。第一次做完之后感觉到蹊跷而中止,会增加你原来是真没怀疑过自己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的陈述信用度。以报酬为目的的,通常第一次做过没被逮捕的情况下,在各种心态和外部因素影响下,比较容易被推断会选择继续做下去。
能够鼓起勇气去警察局说明自己的情况,自然最有可能获得警察和检察官的信任。或者保留,正式的拒绝继续兼职的文字通知记录,被逮捕时候作为主张原来真不知道涉嫌犯罪的证据。
事实上,真有留学生来跟笔者咨询,去报案后也没有被逮捕的例子。
2、部分起诉
只起诉『住居侵入罪』部分,诈骗共谋部分不起诉。影响到这个结果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检察官鉴于被告人认罪态度和坦白等积极因素,从轻处分了。
3、起诉犹豫
检察官根据受害者的受害程度轻重、社会危害性大小、嫌疑犯年龄、是否初犯、是否有更生的可能等综合判断,做出起诉犹豫的决定。而自行中止的行为是很有可能被视为具有更生的可能。
- 重磅!日本政府成立新部门,应对外国人犯罪及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行为......[图]
- 日本一火山发生“爆炸性”喷发,临近市区被火山灰覆盖......[图]
- 日本“女孩酒吧”血案:41岁痴情男为爱杀人,2名女性惨死刀下[图]
- 中国留学生伙同日本男子,入室性侵女子被捕!还对警方称:对性暴力感兴趣[图]
- 超800名中国留学生取消托业成绩!或被全部遣返!专业替考黑产链条曝光![图]
- 日本也对充电宝下手了!今天起,禁止放入机舱行李架内......[图]
- 一名中国女子在日本开"黑车"被警方逮捕......[图]
- 日本公司坑惨22名中国房东:租金两年一分不给、家具连夜搬空!法院出手后网友急了……[图]
- 因售卖假冒耐克、阿迪球衣,一名中国男子被日本警方逮捕......[图]
- 惊爆!日本一警察联手寺庙主持,2人合谋性侵未成年少女...真相令人发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