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雷豆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总站 [切换]
    信息分类
    雷豆网 > 热点资讯 > 雷豆资讯 >  大阪,真得会成为日本的“副首都”吗?

    大阪,真得会成为日本的“副首都”吗?

    时间:2020-09-12 01:02:15  编辑:  来源:互联网  浏览:10147次   【】【】【网站投稿

    提到日本的代表性大都市,“东有东京,西有大阪”想必是众人心中的共识。

    最近,不论是日本网站还是中国网站,都时常能看到“大阪都”的字眼,乍一看不禁令人有些违和感。

    日本的地名怎么怪怪的?相信许多对日本不大熟知的伙伴会有这种感觉。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日本各地都是“县”,其实具体来讲,日本是由「都道府县」来组成的。1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43县,总共47个行政区。

    如果提到大阪,要么是大阪府,要么就是其首府大阪市,而现在冷不丁出现的“大阪都”又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的“大阪都”,其实代指目前大阪的一大行政规划方案——大阪都构想。


    这一构想,主要是计划将目前大阪市的24个辖区在2025年重新划分为四个特别区,由大阪府统一管理,从而消除府和市的双重行政,方便城市建设,提升经济活力。

    而更深层面的,则是有意将大阪建设成日本第二个具有首都职能的中心城市,以便在东京遇上天灾等意外情况时,能够暂时代其行使行政首都的职责。


    这一构想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早在2010年当时的大阪市长桥下彻最先提出了这一方案,并最终在2015年举行市民投票,结果反对者人数超过了赞成者,“大阪都构想”也便遭到否决。


    而反对理由,则主要集中在无法理解政府把大阪市打散而让大阪府更名不改姓的变为大阪都究竟有何益处。

    另外,还有一些反对意见体现在地名要变会很麻烦、不想让大阪市消失这些“情怀”因素上。


    其实简单来看,大阪本身就是日本仅次于东京的中心商圈之一,若想提升行政地位,或许完全没必要非执着于让大阪府更名为大阪都这种做法。

    特别是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也曾考虑过在东京之外设立副首都,并且还在当年预算里增加了副首都相关的调查经费。

    然而,仍旧坚持打造大阪都,除了是为将来接手“副首都”一职之外,对于来大阪本身来讲,更重要的意义其实在于,打破一直以来大阪府和大阪市的双重行政弊端。


    正常来讲,大阪府和大阪市相当于我们所熟悉的“省和省会”的概念,原则上是从属关系。

    不过对于大阪来说,府和市却是出了名的对立竞争关系。不仅像学校、自来水管道等等民生事业都是各立各的,就连开发置地也都要比着来。

    最出名的“比赛”就是当年大阪市建了256米的世贸中心大厦,而大阪府则盖出了临空门大厦,“巧合”地把高度控制在256.1米,从而获胜。

    抛去这些虚头巴脑的争斗,双重行政对于民众生活上最直观的弊端,最近的例子就是新冠PCR检测。

    在疫情高峰时,大阪市的检测难是出了名的,主要原因就是出在大阪市的医疗机构若想参与检测获取资质需要大阪市同大阪府的医师会先签订行政合约,期间的各种分歧导致合约一拖再拖,检测能力便成了行政的牺牲品。


    在去年4月的大阪地方选举中,力图实现“大阪都构想”的大阪维新会在竞选宣言中再次提出将致力于把大阪打造成副首都,日本东西两极之一的大都市。

    之后在大阪府知事吉村和大阪市长松井的联合出力下,民意上对大阪都构想的支持率在一点点的提升。


    特别是大阪府知事吉村在抗疫期间的积极表现,尤其得到了民众的认可。

    在多个媒体的民众对感染严重地区领导人评价意向调查中,吉村都以绝对优势成了民意王者。

    当然,最近一次带货风潮多少为他带来了些负面影响,但整体上也并未影响大家对他的肯定。



    虽然民意上对大阪由府升都的方案渐渐有所缓和,但日本许多政党和舆论届人士仍有不少反对的声音。

    比如大阪维新会力推这一构想,名义是消除双重行政的弊端,但至今为止却都没有详细说明今后将如何改变行政方式来消除弊端,很难不让人认为只是希望借此机会提升大阪地位,从而扩大维新党派的阵营势力。

    同时,对于东京的首都概念本身在日本法律中都没有明确定义的情况下,大阪比起对于“副首都”虚名的执着,倒不如更加专注于这一构想究竟对提升经济成长有多少帮助,也是决定人心所向的关键一点。

    11月1日,时隔五年的再次民意公投就要开始了。大阪市18岁以上的225万居民中如果超半数投出赞成票,那么“大阪都构想”便将进入落实阶段。

    日本的“副首都蓝图”,或许终于有机会要开始描画了。